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孙中山 > ***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①推翻帝国主...
题目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①推翻帝国主】;主要考察你对孙中山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材料一: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年可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意图排挤而以独得俄助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宁夏自治区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殚精竭虑地勾画中国社会的发展蓝图,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
材料一 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二 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治权就可以说是政府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材料三 (欧、美)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材料四 国家当给佃农以土地,资其耕种……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哪些弊端?为此,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政治、经济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新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的经济主张在当时产生的政治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世界之潮流”和“人群之需要”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列举孙中山“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主要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北京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夕,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自己富强中国,发展生产的系统主张。但是,他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能见到李鸿章。孙中山意识到,通过上书请愿的办法来改革中国的政治是行不通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在寻求救民救国途径的过程中发生的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甘地说:“我们甘地家族都虔诚地信奉‘毗湿奴’。在古遮拉特,无论是耆那教,还是毗湿奴信徒,都十分严厉地反对和排斥肉食。我从小就是在这种宗教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而且我非常孝顺我的父母。我知道,如果他们获悉我破戒吃肉,他们就会吓坏。”——《甘地》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甘地戒绝肉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在古遮拉特文中,我也用过英文的“消极抵抗”这几个字来描述它。有一次我在欧洲人的一个集会上发觉“消极抵抗”这个词句的含义太狭隘了,我还发觉它被当做是弱者的武器,其特点是仇恨,最后还可以成为暴力。因此我不得不反对这些解释。……(后来)我把这个词改为“萨提亚格拉哈”(即坚持真理)。从此便成为古遮拉特文中表明这个斗争的通称。——《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3)依据材料四,说明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原则前后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他们采取不同斗争方式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又上书李鸿章,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材料四 “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1)据材料一,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说“1912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一代人”, 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你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