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9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9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李鸿章语《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二: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求者,何必夷人?何以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是什么?双方的根本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2)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世界史上还发生了哪些改革(列举二例),结果如何?(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出了洋务运动?为什么结局都是失败的?(4分)
答案
(1)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顽固派反对,认为外国技术是“奇技淫巧”。(1分)
根本目的是相同的(1分)。
都是要维护清王朝统治。(1分)(或者洋务派和顽固派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2)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2分)结果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分)
(3)领导阶级;变法目的;变法内容;变法的深度和广度;变法的影响等。(言之在理3方面)(3分)
失败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或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1分)
解析

洋务派和顽固派都属于地主阶级,只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上产生了分歧。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可依据时间判断与此同时的事件。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核心考点
试题【(2009年1月上海市青浦区高三期末29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广东省六校联合体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27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一】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年一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者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6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5分)
(3)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27题)(14分)
1923年,梁启超发表了《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意识有了怎样的觉醒。(4分)
材料二 “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五胡乱华以来一千多年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秦始皇以来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会,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
(2)这一时期有哪些斗争推动了这两宗事业的完成。试分析评论梁启超的上述观点。(6分)
材料三 “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能,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3)上述言论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五十年里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根本因素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27题)(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过去一个半世纪,总体看来,是世界影响中国的时代……2006年,《环球时报》评出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影响最大的50名外国人。重温这50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有时是主动的,但也有很多时候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
[材料一] 马克思:他为共产主义者所塑造的共产主义信仰鼓舞着千百万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推翻一个旧世界而英勇奋斗。他所缔造的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使成千上万的苦难中国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涅盘,坚定地走上了寻求救国救民救自己的道路。
[材料二]嘉约翰:1859年在广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挖肝剖腹”,这个血淋淋的词现在已经很少被提到,但在100多年前,刚刚由传教士们带进中国的西医就被视为这样的“巫术”。19世纪中期他在广州行医时,也受到过这样的指责。他的诊所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一是靠了传教士的执著精神……三是有留美回国的中国学者的帮助。他的功绩还在于设立了西医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大夫。西医进入中国,当然不只是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病方式,它还带来了一种生命观人生观,一种哲学或是生活的理念。
[材料三] 伊藤博文:1894年,在伊藤内阁主持下,日本终于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1895年春天,作为日本谈判代表的伊藤博文在和清朝谈判代表李鸿章见面的时候,曾嘲弄李说:“我曾经告诉过您要进行改革,否则我国会后来者居上,现在看看结果如何?”
——据《影响近现代中国的50个外国人》(2006年07月28日《环球时报》)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三及与之相关的史实,分别声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主动”、“被动”、“被迫”外部世界影响的?(12分)
(2)你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以来,如何准确认识、评价、吸纳西方文明成为摆在近代中国人面前的一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如果参与“夷务”,马上“为同乡、同列所不齿”,学习西方则是“拜异类为师”。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有一部分中国人接受了糖果、点心、汽水、啤酒等西式食品。“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洋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作室内照明之用,或者欧洲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态度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经过义和团之后,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一度出现了“大江南北,奠不以洋为尚”的“盲目崇洋”的风气;但男一方面也引发了国人对这些行为的反思,人们不再是盲目地、简单地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而是在承认西方物质文明优越的前提下。试图将利权从洋人手中夺回,套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文明排外”。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载《文史知识》
(2)义和团运动前后,国人对待西方文明有哪几种态度?试选取其中最进步的一种说明其积极意义。(6分)
材料三 孙占元认为,近代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经过了近代观念转换、近代企业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吸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近代中社会发展脉络纵论》(栽《江西社会科学))
(3)试依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金山中学08-09上高三摸底考试21题)(9分)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对中国近代化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1)简述三位历史人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自的政治主张。简要分析其政治主张的进步性与局限性。(7分)
(2)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思想转为保守,成为保皇派;孙中山则把旧民主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爆发;陈独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从三位历史人物的思想变化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作用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