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答案
(1)特点:适应列强侵略需要;培养实用人才;学习西方教学制度;自筹经费、模式自主。(每点三分,四选三,总分不能超过9分)
(2)指导思想: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3分)
意义: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崛起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人才。(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所以从材料一中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等信息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指导思想: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概括”,根据材料二中的“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等信息可以知道其特点是发展大众教育(国民教育)。意义:结合大众教育思考可以知道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为日本崛起、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是有积极意义的。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主要考察你对明治维新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
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
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
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
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侍……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广大农民B.中下级武士
C.新兴地主 D.高利贷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人说,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这里的“要义”是指
A.全面学习西方,全盘西化B.政府的重视和参与
C.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D.封建统治腐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
化因素”的主要表现。(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