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者致不如古”。
——《宋史·选举制》
材料2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伤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可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徒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交私养望者,多得显官;独立营职者,或见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虽有能者在职,亦无以异于庸人。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3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四国乱,神州荡复,宗社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4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股者,对偶之名也。……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并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庆举之文矣。
——顾炎武《日知录》
回答:(1)根据材料1、2判断,王安石认为当时的科举和学校存在哪些问题?王安石是怎样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的?
(2)根据材料3、4,顾炎武思想主张与王安石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3)就宋明科举与教育的实际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存在问题:学校没有培养人才的正确方法,出现“学术不一”“道德不一”的现象,科举制度败坏,士人“闭门学作诗赋”,不谙世事,加之政府选才用官无方,导致人才“乏少”且“不如古”。改革措施:在太学设立三个等级,逐级淘汰不合格的生员,学问和品德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而直接出任官职。
(2)“相似之处”:科举制度未能真正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进行改革;“不同之处”:王安石主张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统治,顾炎武的主张带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色彩。
(3)认识:宋明的科举制度和教育都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但束缚了有真才实学的人,使其无法学以致用,教育的发展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选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真才实学的人。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比较等能力,通过王安石与顾炎武对宋明两朝科举制度和学校情况的论述,加深学生对科举制度的认识,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解答方法:(1)理解设问。先看看该题要求学生回答什么,为理解材料做准备。(2)带着问题读材料。本题材料较难懂,不可逐字逐句理解,能理解大体意思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王安石说:“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宋代科举制度在唐朝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科举取士成倍增加。对此史学界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消极作用为主,但也有积极因素。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哪一项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填空式的问答题:填写下列表格
 
措施
实施此项措施的原因
实施此项措施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受田农民,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两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改变财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王安石变法
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的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