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
A.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
B.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C.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
D.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中心意思指出了北宋社会危机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应该采取正确的理财方法,但并没有提出要改革国家的经济制度。当时也并不具备改革经济制度的条件。故选A。
点评: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思想在今天依然有借鉴价值。
核心考点
试题【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所示,宋仁宗时期,军费开支占政府全年总支出多少个百分比?(2分)
(2)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所面临的什么问题?(4分)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分)
(3)商鞅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分别采取什么政治措施加强中央集权?(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贵族特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的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意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
(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3分)
(3)三段材料作者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 (3分)
(4)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