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王安石变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对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日社会主义,……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8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

(1)所指: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4分。任答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及以上给4分)
举措: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4分)
原因: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传播;鼓吹变法,推动社会进步: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即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即高利贷者。王安石在农村的措施主要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2)“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说明变法的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主要在于“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原因应考虑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及影响,探索救国道路的努力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主要考察你对王安石变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为援,群小乃起而应之……”
“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结、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蔡)京,则安石之所贻败亡于宋者此尔。”
一一王夫之《宋论》
材料二:荆公变祖法,志岂在荣利。盖本豪杰流,欲创富强治。高可追中商,苏绰乃其次。及思法必行,势须使指臂。群小遂竞进,流毒不可制。推原本其怀,因与权奸异。始知功名心,亦是祸人世。
——赵翼《读史二十一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夫之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翼的观点。(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其中涉及的内容有
①青苗法        ②市易法         ③保甲法          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时间项目
绢帛
五谷
钱币(京师岁入)
宋仁宗时期


3 680万贯
宋仁宗嘉祐某年
276万余匹
1 807万石

宋神宗时期


6 000万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267万余匹
1 788万余石

A.田税(绢帛和五谷)变化不大,说明农民负担没有减轻      
B.钱币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节流措施的有效实施
C.钱币收入大增,说明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积贫局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专用己意,训释经典,倚威为化,以利为罗。……故五十年间,经术颓靡,日入于暗味、支离,而六经置于空虚无用之地。……轻用已私,纷更法令。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而不知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
——(宋)胡宏《五峰集》
材料二 “然其(指王安石)为人,质虽清介而器本偏狭,志虽高远而学实凡近。……今谓安石之学,独有得于刑名度数,而道德性命则为有所不足……夫以佛老之言为妙道,而谓礼法事变为粗迹,此正王氏之深蔽。”
——(宋)朱熹《读两陈谏议遗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中哪些具体措施引起了胡宏的不满?(4分)
(2)据材料二,朱熹从哪些方面对王安石提出了批评?(2分)
(3)据上述材料,胡、朱二人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相同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梁启超《王安石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意义。(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