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摘自《魏书》
请回答:
(1)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孝文帝下令均田,以农为本。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
(2)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中华民族的进步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主要考察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前提是[     ]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A.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均衡农民和地主土地
D.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张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张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①均田制②三长制③整顿吏治④改穿汉服[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三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
请回答: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