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15分)材料一  “……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
材料一  “……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兴焉。”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9分)
(2)根据材料说明“汉法”的含义,并分析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6分)
答案
(15分)
(1)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任用汉人做官;
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共3点,9分)
(2)汉法是指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分)
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之争(即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的之争或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们所征服的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由材料中的“选儒臣用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遵用汉法”,可知元朝的“遵用汉法”的措施有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任用汉人做官; 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2)依据材料提取的信息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知其含义为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之材料“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可知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不同发展水平的文明之争。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材料一  “……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导致魏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有(   )
①宗主督护制            
②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③民族关系的合理调整    
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被孝文帝喻为:“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是(   )
A.均田制B.俸禄制C.三长制 D.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体现在                         ( )
①鲜卑族劳动者逐渐成为农民   
②农耕生活成为主要生活形式  
③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有的还从事工商业   
④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北魏土地制度改革推行均田令,授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这说明它推
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维护国家利益
C.防止社会的动荡不安
D.维护广大自耕农的根本利益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