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探究实验:动物的绕道取食
实验目的:
1、知识目标: 能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与习惯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动物能绕道取食吗?
作出假设:动物能绕道取食
实验材料:狗一条、狗绳一条、椅子一把、狗食物适量、障碍物一个、狗碗一个
实验步骤:
1、用狗绳将一条鲜活的狗绑上,另一头绑在椅子腿上
2、在狗前面设立一个障碍物
3、在障碍物前放上狗碗,里有新鲜的食物,不给够任何提示,看他能否绕过障碍取得食物
实验预期结果:狗可以绕过障碍得到食物
实验结论:动物能绕道取食
相关试题
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1)提出问题:
(2)作出相应的假设: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
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下面对有关实验和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选择的实验动物越大越好
B.观察蚯蚓时,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它的体壁呼吸
C.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其他叶片做对照,如芹菜叶、菠菜叶等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 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提出问题:动物能否__________?
(2)作出相应的假设:动物____________。
(3)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l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是:动物能经过多次“____________”后取到食物。
(4)若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_________。
(5)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黑猩猩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__________。因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______________。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 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下列几组动物中“尝试与错误”次数最多的是( ) A.小鸡、小鸭 B.大鸡、大鸭 C.小猫、小狗 D.大猫、大狗 请回答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几个问题
资料背景:“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如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轻微的电击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①提出问题:______.
②作出相应的假设:______.
③如果用鸡做实验,发现通过18次的“尝试与错误”后,取到食物.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④如果增加实验中的障碍,预计鸡绕道取食所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______.
⑤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把鸡换成狗做实验,其经过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否一样?______.
说明了什么问题?______.如图为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进行实验时,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里有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就会受到______.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爬向有______的一臂.
(2)从这种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它属于______行为.
(3)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电极对蚯蚓的生存有______,故蚯蚓______;而潮湿、有食物的暗室,对蚯蚓生存有______,故蚯蚓会趋向______的一边.关于生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蚯蚓的运动可以采用观察法 B.估测农田的产量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 C.研究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可以采用比较法 D.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可以采用模拟实验法 下面对有关实验和探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选择的实验动物越大越好 B.观察蚯蚓时,保持其体表湿润有利于它的体壁呼吸 C.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可用其他叶片做对照,如芹菜叶、菠菜叶等 某位科学家曾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宫试验,他用的迷宫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出口处有食物.大鼠从入口进入迷宫后,经过多次“走错路”(“尝试与错误”学习),终于找到出口,而一到出口就受到食物奖励.他让大鼠连续进出迷宫,多次之后,有些大鼠能很快找到出口,很少再“走弯路”,有些大鼠却总是要走些死胡同,然后才能摸索到出口.他从这些大鼠中选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称为“迷宫敏”大鼠,后者称为“迷宫钝”大鼠.他让“迷宫敏”互相交配,也让“迷宫钝”互相交配,然后用迷宫训练两者的后代,经过多代选择后,他获得了在走迷宫的本领上迥然不同的两群大鼠.
(1)同种大鼠,有的是“迷宫敏”,有的是迷宫钝”,这一实验发现说明了什么?
(2)这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应用了什么方法?某同学对一只刚出生的小花猫进行饮水后训练,让它到指定的地方去饮水,它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找一只训练有素的猫与小花猫作伴,不久以后,小花猫也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饮水.
方案二: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后,立即给小花猫吃它最爱吃的食物,多次以后,小花猫也学会到指定的地方去饮水.
请分析:
(1)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2)你认为这两种方案可行吗?为什么?请分别描述.
(3)动物的这种行为对其生存有何意义?小王从朋友那儿要来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花猫.如何让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呢?同学们替小王想出了下列方法.
方法一:找一只训练有素的成年猫与小花猫做伴,时间不长,小花猫也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饮水.
方法二:定期令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小花猫也能学会到指定的地方饮水.
方法三: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后,立即给小花猫吃它最爱吃的食物,多次以后,小花猫也能学会到指定的地方饮水.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小花猫到指定的地方饮水,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为什么?______.
(2)以上三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______.
(3)动物的这种行为对其生存有何意义?______.最新试题- 1分别用铝和铜各制成一个实心球,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不可能的是( )A.铝球的质量和体积都比铜球小B.铝
- 2若棱长均为2的正三棱柱内接于一个球,则该球的半径为[]A.B.C.D.
- 3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half an hour, but they haven"t g
- 4下面给出的一些电压值中,不正确的是( )A.两节干电池串联成的电池组电压为3伏B.家庭电路中每盏灯两端电压是220伏
-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今人类利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人类可以无
- 6125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125×106B.1.25×106C.1.25×105D.12.5×10
- 7口语应用, 在下列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话语,使对话完整、正确。Linda: Excuse me, I"m Linda, yo
- 8如图:(1)当∠1+( )=180°时,a∥b;(2)如果a∥b,则∠6=( ).
- 9如图,已知△EFH和△MNK是位似图形,那么其位似中心是点[ ]A.AB.BC.CD.D
- 10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将植物的茎尖、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切成小片,或用花药、_______
热门考点- 1如图是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B.C.D.
- 2He stood last but one among the twenty interviewees, _______
- 3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X元素位于第二周期,且分别与Y、Z、W三元素相邻,X、Y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
- 42008北京奥运完美落幕,伦敦承办了2012年奥运会。现代奥运会都要在希腊采集圣火,因为这里是现代奥运会的故乡。这里也产
-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 ,知来者之可追。
- 6人们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______、山地、丘陵和______五种.
- 7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且当0≤x1<x2≤1时,有f(x1)≤f(x2),则f()等于[ ]A.B.C.
- 8如图:E在线段CD上,EA、EB分别平分∠DAB和∠CBA,∠AEB=90°,设AD=x,BC=y,且(x﹣3)2+|y
- 9某商品涨价30%后欲恢复原价,则必须下降的百分数约为( )A.20%B.21%C.22%D.23%
- 10阅读理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