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商鞅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取得国君的赏识B.打击保守派和旧贵族
C.取信于民,树立新法威信D.宣传变法思想,驳斥守旧派

答案
C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主要考察你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历史上重大改革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责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人民“殷盛”而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鼓励农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这反映的实质是
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
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根据所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相关内容,中外历史上改革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A.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B.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C.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大都包含着有关土地问题的内容。这些措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历史作用。(6分)
(2)简要分析上述三次改革把土地制度变革作为核心内容的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安石的《咏商鞅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据此,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在于
A.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B.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D.取信于民,重视承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