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 [     ]
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
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主要考察你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81年,美国宣布向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出售武器,这一事件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有利于打击“台独”势力
B.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C.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D.有利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涛高度评价的有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1953年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中苏关系解冻[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从盟友到敌人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
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
(1)据材料分析1941~1945年及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二战后对华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使“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从敌视到重视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2)20世纪70年代与60年代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16分)。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读下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8分)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小题2: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读上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