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趋时更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趋时更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步伐,但两国的改革策略与结果却有很大差异。当前,中国的改革正是要借鉴和吸取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请回答: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处理经济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上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导下,确立了哪些新的经济、政治体制(或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是如何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关系的?他推行的政治改革与中国的政治改革有哪些根本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苏两国改革策略不同,其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制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现代企业制度;对外开放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农村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
(2)先进行经济改革,后转向政治改革,并把政治改革当作重点。不同: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马列主义。
(3)中国:加强了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国家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苏联:苏共解散,民族矛盾激化,国家解体,经济恶化。
核心考点
试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趋时更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活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与苏联都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主要考察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     ]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九大
D.十三届二中全会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 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     ]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导致当时“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原因是 [     ]
A.“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
B.一些干部群众反对彻底否定“文革”
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开始进行
D.党中央和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每逢元旦,《人民日报》都会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也称“元旦献辞”)。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下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元旦献辞标题,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B.1958年——《乘风破浪》
C.1978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1984年——《勇于开创新局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