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一位清代学者指出:「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变局也。」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说法?①以「地气」流动的观念来解释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此...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位清代学者指出:「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变局也。」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说法?
①以「地气」流动的观念来解释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此说不足采信
②「地气」是当时人对政治形势变动的一种看法,此说内容值得参考
③「地气」是指农业生产的能力,「西北转东北」是指其变动的方向
④「开元、天宝间」的变局,安史集团攻击长安可视为一项重要指标
⑤唐以后首都从长安东移开封,再北移北京,可以说明地气流动之说  
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古人十分相信气论,并以「地气」解释政治情势的变动,一朝的首都可说是地气最旺的地方,代表此地地灵人杰,方能成为帝王之都,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地气之说并无科学依据,但却反映出古人观察政治形势变化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参考古人的这番说法,研究古代政治情势的变迁,故②可选;由题干中「唐开元、天宝间……之变局」可得知其所指为安史之乱,故④可选;唐代首都位于长安,宋代首都位于开封,明清首都位于北京,正符合从西北转向东北的形势,也直接说明了地气的流变,故⑤可选。
核心考点
试题【一位清代学者指出:「地气之盛衰,久则必变。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变局也。」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个说法?①以「地气」流动的观念来解释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此】;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清康熙年间,陕西有位地方官王穆,在任内遇见一位西洋人,这位西洋人向他讲述了一些他闻所未闻之事。王穆因而写了一首赠大西洋进士的长诗。就其时代背景而论,这位「大西洋进士」很可能是一位
A.传教士B.大学教授 C.商人 D.外交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6年12月英国发表《圣诞节备忘录》 ,声称"在中国内争期间,对各方政府采取不干涉政策"。并敦促各国政府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当时的历史真相应该是
A.英国已放弃在华关税特权B.列强对国民革命采取不干涉政策
C.列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D.华盛顿体系已经遭到破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份文契上说:「郭土火因与妻玉娘不和,愿将玉娘退还娘家,由玉娘之父交付身价银二百圆正,此后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关于这件文书,我们应有何认识?
A.婚姻可以买与赎,显见这是一种买卖婚姻,普遍存在于父权社会中
B.这种情形常见于男多女少的华人移民社会,如清代台湾与南洋地区
C.从文书中得知女性可以改嫁,显示女性意识抬头与社会对女性的尊重
D.这份文书显示明确的交易观念,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人观察他周边事物的变化:过去北方人习惯吃面食,南方人则偏好米食,但近几年来,江浙地区的城市街坊上出现不少贩卖面食的店家,农民也普遍将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与水稻连作,以牟取利润。这种变化最早可能发生在那个时期?
A.东晋 B.中唐 C.南宋 D.明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因应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