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纷争的年代,孟子满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用游列国,上说国君,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应推行“仁政”。“仁政王道”必须与广...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纷争的年代,孟子满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用游列国,上说国君,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应推行“仁政”。“仁政王道”必须与广大民众的利益相连,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实现社会和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其三民主义所以比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要优越,正在于它有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民生主义,“本党的民生主义,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是平均地权。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制定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障海》《美国劳工关系法》等一系列法律。
——摘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孟子是怎样阐述“仁政”思想的?并简述唐太宗实践孟子政治思想的效果。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具体内涵,并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思想的社会原因和个人认识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是怎样调整美国社会利益分配和阶级矛盾以促进社会相对和谐与发展的?
(4)综合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1)政治上: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经济上: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生活上: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 “小康”生活。实践效果: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较快,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2)内涵: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原因:①社会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己经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
②个人认识原因:孙中山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同情农民;在革命实践中,开始感觉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初步意识到革命知识分子只有和农民合作,才能实现革命目的。
孙中山认识到,欧美国家虽然富强.但社会贫富悬殊太大,造成社会问题,中国应该把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相结合,既实现共和,又保障民生。
(3)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通过加强对工业的指导,既防止行业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又调节资产阶级内部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关系,缓和阶级矛盾;调整农业的政策,既维护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救济和“以工代赈”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救济,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4)启示: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和谐;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解答第(1)问时注意联系孟子的主张来回答,防止答非所问;第(2)在回答原因时,务必联系孙中山的革命经历和革命目的,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第(3)问实际上就是要求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问为开放型问题,只要切题,言之成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国纷争的年代,孟子满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用游列国,上说国君,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应推行“仁政”。“仁政王道”必须与广】;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举国上下都很关心 “三农”问题,这是国家生活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自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农业税是历史性的变化。
(1)请说出唐朝政府在前期和中后期分别实行了怎样的赋税制度?征税标准有何变化?它们对经济发展和缓和社会矛盾有何积极作用?
(2)列举出明朝、清朝实行怎样的赋税政策?这两项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2006年起免征农业税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请分析其现实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及当前我国政府由于关注民生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4)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几次重要的税费改革(不少于三次)?并简要说明这些改革的内容及其所起的共同重要作用。
(5)在世界近代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各给他们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6)比较中外土地问题的解决,可以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背景材料:在中印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曾经历过3次高潮:唐宋时期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20世纪上半期,两国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之交;上世纪50年代,以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标志的友好合作。中、印两国既是邻国,又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有着相似的国情。近年来,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和印度重新开放连接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再掀中印关系发展新高潮。
(1)写出古代中印两国交往开始的时间和途径。印度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唐朝时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主要的异同点?
(3)中国辛亥革命和1905—1908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有何共同的新特点?
(4)二战后,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有何相同的国际影响?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5)概括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印度经济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阻碍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
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材料三         我国部分指令性计划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
工业消费品价格
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
100
100
100
1993年
11.6
10
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画”同“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 (太宗时)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要机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己,人谁不堪?何须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旨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不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材料四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材料五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伴,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贞观政要》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如何看待宰相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从材料三、四、五可以看出唐太宗在政策上作了哪些重要调整?
(4)结合背景与材料内容评述唐太宗的治国方针和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