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孙中山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这样说:“今满洲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当于此事。”结合辛亥革命的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孙中山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这样说:“今满洲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当于此事。”结合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评述孙中山的观点。
答案
孙中山的观点是片面的,没有认识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洲统治,但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族压迫依然存在,因此民族主义仍然没有达到。②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得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自由权利,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却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斗争,使得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因此民权主义也没有实现。③在外国势力依然存在,本国封建势力依旧统治的中国,民生主义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中国人民依然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
本试题运用阶级分析法分析孙中山的立场。孙中山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清朝政府已经被推翻,所以他认为民族主义已经完成;中华民国已经建立,所以他认为民权主义已经完成。这一切都是由于他的资产阶级局限性造成了他的理论的局限性,三民主义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注意联系史实。
核心考点
试题【孙中山在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这样说:“今满洲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当于此事。”结合辛亥革命的有】;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七律•长征》,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2)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会议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你所学知识,说明长征过程中我们要克服哪些困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克伦威尔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他发挥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击败王军,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也有人指责他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恩格斯说“他是兼罗伯斯比尔与拿破仑于一身的人。”丘吉尔说:“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和现代的独裁者不是一种类型”。最有意思的是英国传记学者艾诗里,1937年在《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一书中力陈克伦威尔的专制、独裁与保守;而20年后出版的《克伦威尔之伟大》却把克伦威尔说成了伟大的民族英雄,并为自己以前的认识而悔悟。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谨慎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文雅是滑稽与呆板之间的中庸
高尚是卑屈与顽强之间的中庸
娇柔是病态与坚韧之间的中庸
材料2:好奇心是人类了解自己和环境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没有好奇心,人类将永远停留在懵懂无知的阶段,问题是引导好奇心的基本想法。如果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意在了解世界和人类自身,那这些问题就是哲学问题。甚至可以这样说:技术专家力所不及的问题,便可称为哲学问题。例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等等。
材料3: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1)材料1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什么政治观点?他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2)根据材料2、3,请你说一说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唐太宗在打败东突厥后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君臣的意见如下: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降唐者尚十万……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今山东兖州)、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认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首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服……国分则弱而易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赌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温颜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为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而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其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首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五月,辛末,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使帅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今命尔为都督,尔宜善守国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处理突厥的三种意见(不得照抄原句)。
(2)唐太宗最终决定如何处理突厥的? 有什么作用?
(3)唐太宗处理突厥问题反映了贞观年间的政治特点是什么?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还有哪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决意主留,对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佐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帮矣。
——江日生《台湾外记》
(1)台湾弃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施琅的观点如何?理由有哪些。
(3)康熙的决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