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材料二 (60年代后期起,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开始为改善和缓和关系而进行试探和秘密接触。)1971年,第32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在参赛的美国兵乓球队抵达日本之前,美国国务院颁布决定,取消了对美国人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限制。比赛期间的4月6日,***主席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并成为世界外交史上的佳例,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4月10日至17日,美国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周的访问,并于4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总理的接见。就在这次接见的当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5个对华政策新步骤,从实质上结束了长达20年之久的对华贸易禁令。3个月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发表了有关尼克松总统访华的联合公报。
──腾讯体育讯
材料三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随后,日本逮捕中国渔船的船员和船长。中日关系陡然升级。
据10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日中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陷入低谷之后,日本各界急于打开僵局,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示好。5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终于利用亚欧峰会之机,在走廊“偶遇”温总理,成就了一段25分钟的“走廊外交”。10月11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我国防部长梁光烈与日本防长北泽俊美又在“电梯”里相遇,又是出现了20多分钟典型的“走廊外交”。
——源自互联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角度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乒乓外交”开展的原因及对中日关系产生的影响。(8分)
(3)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乒乓外交”和“走廊外交”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走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答案
(1)结果:中国战败。(1分)
原因:中国国力衰弱;军队腐败,战斗力弱;中国政府寄希望于议和,战争准备不足。(6分)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紧张,中国需要改善国际环境;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与整个资本主义关系都有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8分)(只要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影响:日本积极改善与中国关系,结束敌对状态,建交。(2分)
(3)相同之处: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很大提高。(2分)
主要因素:两国的国家利益、国际地位、国家实力;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几位同学对穿衣的看法,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   )
A.穿衣服应符合大自然四季的变化
B.穿衣要看你的身份地位
C.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
D.按照上面的规定穿统一的制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    —— 任仲年《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人民日报2010年3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初在政治民主化建设方面的成就。(6分)
(3)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现代化历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试述我国1978年至本世纪初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内容。(9分)
(4)有学者认为中国1840年以来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这一思路对1840~1949年中国历史哪些史实评价较高,列举三项并概括主要理由。(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D.要勤于温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下列教育观念与“学有所教”这一提法相似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无常师D.术业专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