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探究一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探究一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一 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与王安石主张上的相同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者实跋其主张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性。(4分)
探究二  1 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选择
材料二 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义和团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是什么?(2分)分析国人注意孙中山先生方案的必然性。(4分)
探究三 新中国历程中曾经的重要字眼——“计划”
材料三 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98.3%,即平均每年增长14.7%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材料四 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接近美国,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二五计划”与“一五计划”的相同处。(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结果及原因。(6分)
探究四 数字世界——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一瞥
材料五 表1:美国的工资涨幅和生产效率涨幅(单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率(单位:%)(摘编自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5)表1所示现象带来哪些社会问题?(3分)表2反映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关税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策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影响。(4分)
(6)在你人生发展的节点,你认为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1分)并举出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2分)
答题示例:观点:不畏困难,勇于突破。(1分)如商鞅、王安石克服压力推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答案
(1)相同:改革。(1分)差异:商鞅:加强思想控制;王安石: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培养改革人才。(4分)
(2)方案:洋务运动;变法,实行君主立宪。(2分)必然性:之前的三种救国救民方案都已失败;(1分)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2分)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工具。(1分)(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如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兴起)。
(3)直接的计划管理;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公有化程度。(4分。任答两点、每点2分。)
(4)

(5)问题:贫富分化、供需矛盾加剧;导致“大危机”爆发。(3分)政策:大幅度提高关税。(1分。或答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加深了国际经济危机,破坏了国际自由贸易秩序;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4分)
(6)观点1:顺应时代潮流。(1分)如义和团运动反近代化,结果失败。(2分)
观点2:尊重客观规律。(1分)如二五计划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严重挫折。(2分)
观点3:反对极端利己主义,追求共赢。(1分)如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的关税政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2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注意所举史实必须是与材料和问题有关的)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探究一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他提出了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致良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宏观地观察历史,分析历史和解释历史是考察历史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某校历史研究会的小赵同学,根据新中国建立至今经济建设的历程,画出了下图。

请回答:(5分)
1)根据上图,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建国后的60年中间,曾在某一时期出现过明显的曲折。请你用一、二句概括精练的语句,指明造成这一种曲折的最主要原因。并举两个史实,具体说明。(3 分)
2)这一曲折经历,给了中国人民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开始确立儒学的官学地位B.禁止了其他各家思想在社会上的传播
C.儒学成为统治者信奉的唯一学说D.儒学丧失了抨击暴政的积极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说:我们对你们的了解比对月亮还少。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美对抗阻碍了正常交流B.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
C.中美是完全不同的国家D.中国实行封闭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