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8分)
(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2分)
(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2分)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儒家(1分)、道家(1分)、墨家(1分)和法家(1分),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1分)、老子(庄子)(1分)、墨翟(1分)、韩非(李悝、商鞅、吴起)(1分)按顺序列出(1分)
(2) 奖励耕战、严刑峻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分)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1分)
(3)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有利于恢复社会经济(1分)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1分)
(4)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主张“为政以德”是孔子的观点,材料二主张“无为”是老子的观点,材料三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子的观点,材料四主张“严刑峻法”是韩非子的观点。然后列出代表人物即可。
(2)根据商鞅变法回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
(3)一个王朝统治初期往往由于经过长期战乱和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需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
(4)思想文化能否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关键在于当时能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汉代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更加有利于教化民众,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诸子百家的理解,关键是对教材内容要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解题过程应把握好5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转(转换)、答(组织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14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古文尚书》。)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材料二: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明鉴》
材料三: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
材料四: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材料五:(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唐太宗)“……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
材料六: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文化发展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哪一理念?(2分)
(2)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分)
(3)材料六的观点与前面的材料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2分)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之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回答:
(1)材料一的“理”和“气”各指什么?他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什么?(6分)
(2)材料一、二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又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哲学观分别体现了什么世界观?(4分)
(5)程朱理学有没有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 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② 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③ 使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④ 其目的是全球共同发展(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
A.纪事本末体B.编年体C.纪传体D.典章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