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据实敷陈。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一切地方之利弊,通省吏治之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百姓之生计若何,风俗之淳浇奚似,即邻近远省以及都门内外,凡有骇人听闻之事,不必待真知灼见,悉可以风闻入告也。”
材料二:雍正推广密折制度,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密折制度改变了过去皇帝仅靠少数官僚或机构获取政治情报的传统,广泛增加了耳目和资讯渠道,密折人因此也不敢谎报政情,这便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诸如“耗羡归公”、“摊丁入地”、“改土归流”等被雍正称为“机密紧要之事”,通过“无不立达”的密折和朱批谕旨,往复讨论,迅速决定,雷厉风行地予以推行、指导和监督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密折制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折制度的作用。(7分)
答案
(1)高度保密;授予的范围逐渐扩大;密折内容要明确,一事一奏;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可随时、随事上奏;没有时间和数量限制(答出四点即可,8分)
(2)消弱了封疆大吏和内阁的职权,加强了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使皇权大大加强。(3分)扩展了获取政治情报的渠道,为其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分)取消中间环节,提高行政效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及学政全体官员密折权,甚至特许一些“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如道府同知副将之类的小臣径上密折之权。”“密折可随时随事奏闻”。
(2)注意材料信息“使处理国家大小事务的权力全部集中到他自己手中,封疆大吏及内阁职权同时削弱。”“为其洞悉下情、决断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密折制度也成为雍正推行革新大政的有力工具”。
点评:从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省份的试题看,改革模块的试题均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结构上,大多数试题一般提供两至三则材料,在问题设置上多呈现递进式的两至三个问题。从具体考点上看,已经考查的改革都十分注重对改革基本元素的考查,注意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核心考点
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密折是臣下秘密直接达于皇帝的奏章。雍正元年,雍正赋予全体封疆大吏密折权,下令各省总督巡抚密上奏折,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时务,皆许】;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 …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世之学”。 … …后来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 …康有为“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以欧美以比较证明之”。
材料二  … …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 …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最有用。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世为用。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教育理念。(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梁二人办学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何在。(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说明
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
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
C.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形成
D.新中国使民主党派获得了执政权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     )
A.兼爱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民贵君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