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6912
 
 
1903
769
31428
 
 
1904
4476
69475
2167
 
1905
8277
258873
2303
 
1906
23862
545338
8064
 
1907
37888
1024988
19508
63556
1908
47995
1300739
14846
73703
1909
59117
1639641
23361
90095
1910
42696
1284965
 
 
1911
52500
1600000(约)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未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做到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在材料中找到一个观点;然后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即可。
点评:观点评论类题目类似于历史小论文,要表述成文,符合逻辑,不能简单列举。解题思路为:
1、找(紧扣评论对象,找出材料观点)
2、评(明确自己对观点的看法,正确、错误、片面等)
3、论(论证自己的观点,①要合理引用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是所学知识;②多角度论证: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也可以是内外因国内国际因素,或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③史论结合)
4、综(总结升华,可以点明观点实质,也可引入史观或历史评价方法)
核心考点
试题【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丝、茶质量高
C.中国茶、丝生产发展迅速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后,两国发表公告
B.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并推动会议达成了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的协议
C.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使陷入僵局的会议圆满成功
D.中国与日本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 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4分)
(4)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