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A C两项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已经出现,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核心考点
试题【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为 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当时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被称为“马车铁路”。这条铁路应该是
A.唐胥铁路B.淞沪铁路
C.粤汉铁路D.沪宁铁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松江第一张土地证》,其中有“苏南区松江县土地房屋所有证,一九五一年五月”等字样,它可以作为研究哪一事件的一手史料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贡献。”这句话是指(  )
A.苏东剧变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没有苏东剧变就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障碍
D.苏东剧变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1)根据图一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图二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从图一、二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