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列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列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
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表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一种文体
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D.委婉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疏的含义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如上疏、奏疏等。故最佳应选C。
核心考点
试题【“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列有关“疏”的正确解释是A.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 B.】;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开端。17至18世纪、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时期。在这两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积极开拓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步确立。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资本主义列强支配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 以上材料均摘自《经济全球化趋势》
问题:(14分)
(1)结合材料,概述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述“经济全球化”。(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1908
材料一  1908年的诸多往事,无不显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坐标:⑴巾帼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⑵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⑶“荡气回肠”的新式婚恋——陈璧君初识汪精卫;⑷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⑸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⑺帝国宪法的诞生——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⑻帝国政治大地震——光绪、慈禧去世,宣统即位;⑼向近代银行业进军—— 大清银行挂牌;⑽剪辫!剪辫!——剪辫运动突起狂飙……
——摘自《1908帝国往事》张研(中国人大清史研究专家)
材料二  1908年8月27日,清廷正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原文如下:⑴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⑵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⑶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⑷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⑸……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⑹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⑺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⑽总揽司法权。⒀皇室经费, 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附:臣民权利义务……⑵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⑷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⑹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⑺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⑼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问题:(25分)
(1)任选材料一“1908年的诸多往事”中的两件大事,叙述其作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重要坐标”的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和民权分别作出了怎样规定?(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的1908”?(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
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人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视角二 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视角三 探寻各具特色的“文明传承”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文化接力”的观点?说明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