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中国的1908材料一  1908年的诸多往事,无不显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坐标:⑴巾帼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⑵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⑶“荡气...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的1908
材料一  1908年的诸多往事,无不显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坐标:⑴巾帼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⑵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⑶“荡气回肠”的新式婚恋——陈璧君初识汪精卫;⑷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⑸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⑺帝国宪法的诞生——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⑻帝国政治大地震——光绪、慈禧去世,宣统即位;⑼向近代银行业进军—— 大清银行挂牌;⑽剪辫!剪辫!——剪辫运动突起狂飙……
——摘自《1908帝国往事》张研(中国人大清史研究专家)
材料二  1908年8月27日,清廷正式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原文如下:⑴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⑵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⑶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⑷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⑸……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⑹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⑺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⑽总揽司法权。⒀皇室经费, 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附:臣民权利义务……⑵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⑷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⑹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⑺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⑼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问题:(25分)
(1)任选材料一“1908年的诸多往事”中的两件大事,叙述其作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重要坐标”的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和民权分别作出了怎样规定?(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的1908”?(15分)
答案
(1)(4分)从“昭示中国百年历史命运”角度谈意义,言之有理即可,每事件意义2分,共4分。
参考:如“文人是如何举义的——同盟会在西南发动武装起义”,体现的是晚晴民初“革命派”试图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实现“共和革命”的救国梦;“国会为救亡之良药——全国掀起速开国会请愿高潮”,体现的是晚晴民初“立宪派”试图以开国会设内阁,实现“君主立宪”的救国梦;“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体现的是晚晴民初以晋商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家的“实业救国梦”;“新式婚恋——陈璧君初识汪精卫,剪辫!剪辫!——剪辫运动突起狂飙”等,体现的是晚晴民初西学东渐下的社会习俗变迁。
(2)(6分)要求概要性回答,直接摘抄材料不得分。
参考:《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的规定:确立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律地位(1分),如“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1分);明确规定了君主的立法权(1分),即“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1分);明确规定了君主的行政权(1分),具体包括“召集、开闭、停止及解散议院的权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的权力”(1分),带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明确规定了君主的司法权(1分),如君主“总揽司法权”(1分)。(任意3项具体权力即可,但必须与材料出处对应,共3分)
《钦定宪法大纲》对民权的规定:臣民的权利涉及人身权(1分),如“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1分);臣民的诉讼权(1分),如“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1分);臣民的财产权(1分),如“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等(1分);臣民的义务涉及到“纳税、服兵役和守法” (1分)等,如“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1分)。 (任意3项具体权力即可,但必须与材料出处对应,共3分,如果答到义务方面也可给分)
(3)(15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4分)
水平l:能够从西学东渐背景或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转型视角,看“中国1908”的艰难抉择。
参考一:多角度综合论述。如:
“中国1908”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年代”,社会结构因西力东侵、西学东渐等因素而艰难转型;
“中国1908”是一个伫立十字路口的“徘徊年代”,各种救国方案因清末新政缓慢推进而扑朔迷离;
“中国1908”是……
参考二:单一角度深入论述。如:从民权与君权角度看“中国1908”;从立宪与革命角度看“中国1908”;从政治与民风角度看“中国1908”;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要梳理19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加以叙述解答。注意文字简洁、条例、清晰。第(2)问要熟悉《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分析其本质。第(3)问要将1908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去分析,放在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分析解答。同时注意各个阶级、阶层的反映。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的1908材料一  1908年的诸多往事,无不显示近代中国百年历史的重要坐标:⑴巾帼须眉精神——杭州西湖筑秋瑾新坟;⑵晋商创造奇迹——山西赎回矿权;⑶“荡气】;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
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人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8分)
视角二 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视角三 探寻各具特色的“文明传承”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则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中“文化接力”的观点?说明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对外贸易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所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包括贸易在内的国内和国际和平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1931年中日贸易的性质与比重(百分比)

(1)据表格内容指出中日贸易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对两国的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材料二 挪威政治学家加尔通强调,由社会结构造成的没有具体“犯罪者”的暴力,也是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包括疾病、饥饿、贫穷、污染等等。只有消除了社会的各种不平等,才能获得积极和平,而积极和平就是以平等、协调、合作、一体化为基础的。
——陈仲丹《关于和平学,你该了解得更多》
(2)结合史实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加以论证如何获得“积极和平”。(8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述成文:8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目前情况,中国是不适宜于有一个像美利坚共和国那样完全不同的、新形式的政府的。中国人民的气质和环境将需要至少30年的变异和同化,才能使他们适合于建立共和国……今之中国,已成所谓共和,然而隆古教化,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贞,国人以信诸成训,岂遂可以违反,而有他道之从?
——《严复集》
材料二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举行的国会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的现象。这本是民主政治中极为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当时却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抨击,冯国璋等人通电声称:“只知有国,不知有党。只问乱不乱,不问党不党。”除了粱启超等极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将政党竞选视为“朋党之争”,完全无视其民主意义。在正式宪法起草以前和起草期间,不少人都反对任命总理和国务员须由国会认可,认为《临时约法》规定的任命总理同意权是同盟会对袁世凯的防范政策,并非共和政治所必需。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共和国”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推进之间的关系。(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