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
(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2分)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在到什么作用?(3分)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3分)
答案
(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2分);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1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2分)是唐朝与边疆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变成“翁婿”关系;促进汉藏的友好交往和西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促进民族融合)。(3分)
(3)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收蒙古的臣服。(或:册封五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紧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贡献有,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等。第(2)问,紧扣“民族团结”,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具体措施是通过和亲政策,形成了“翁婿”关系,加强汉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第(3)问,结合美国共和制度的建立及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归纳能力,回顾康熙时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相关史实归纳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实施仁政
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C.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