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4分)
(3)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答案

(1)君权神授(2分)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分)  
(2)“天下为主君为客”,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
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2分) 
(3)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2分)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4分,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概括材料一,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实质是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第(2)问,概括材料三中黄宗羲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天下为主君为客,据所学知识,这一主张的进步性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第(3)问,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变化的表现有: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等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