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3分)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之外辟出一块新天地。……腰缠万贯,却没有一份属于商人自己独立的权利。徽商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1901年清廷颁布上谕,宣称要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5—1910年期间,国内新设厂矿万元以上资本的就有209家,总资本约7525万元,绅商阶层由此壮大。1909年,江苏谘议局长张謇通电全国:“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之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
——胡成《困窘的年代》
材料三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及晚清政府的应对情况。(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4分)
(4)请你据上述材料积极建言:当今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答案

(1)抑商政策使商人社会地位低;失去政治依靠后难以为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3分)
(2)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建立民主立宪政府。(2分)清政府被动适应近代化。(1分)
(3)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府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4分)
(4)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让更多民众享受改革红利。(答出任意3点得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问,分析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要从时代背景分析,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的各种环境来分析。明清时期是重农抑商政策顶峰,所以从国家政策上来分析就是不利,再有海禁政策也阻碍物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中的“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可知徽商在政治上失去势力也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由材料中的“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下而一蹶不振。
(2)第二问,“新变化”的问题依据材料内容逐一分析归纳。由材料中的资本主义企业出现的各种数据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结论。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要求政治的权力与地位也是新变化,从材料中的“惟在速开国会”可得出这个结论。依据材料中的“皇族内阁”的出现可以得出被动适应世界潮流的结论。
(3)第三问,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依据其内容来分析特点。 由材料中的“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和材料的出处可知是中国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50年代中国开始经济建设,以五年计划的形式发展经济,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等。
(4)第四问,此问解决的关键是运用政治学科的经济理论观点来解决问,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史实来回答。首先是改革的相关问题,转变观念,处理好政府在改革中角色转换问题。其次是深化改革的问题,中国深化改革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核心考点
试题【(13分)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工业区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B.中共重视“三农问题”
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
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
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
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  
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何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的是
A.君主的才能B.制度的建设C.人才的任用D.创新的意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西方人讲政治,一定先讲主权。他们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权观念上。”这里的“主权观念”是指
A.国家的政治权力B.民众的自主权力
C.国土管辖的权力D.管理国家的权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