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2分)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3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分)
视角二: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1分)这一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1分)
视角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1分)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1分)新三民主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2分)
视角四: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4)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2分)
答案

(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3分)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1分)
(2)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1分)意义、影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近代反专制民主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分)                                                                                                                                                                                                                                                         
(3)“质的飞跃”:明确反帝。(1分)新发展: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1分)精神内涵: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
(4)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回顾所学知识列出他们的思想主张。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民本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论。
(2)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3)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民族:一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指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中共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对于历史上“民本思想”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视角一: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3分)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6月19日,中国***胡锦涛在墨西哥格斯卡沃斯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见下图),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在对话中提到:“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利益,一个繁荣增长的美国也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牛军在《论1945年至1955年中国外交的“内向性”》中说:“为了改善与周边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接国家的边界问题的政策、处理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政策、以及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的确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迅速扩展,到1955年的□□□□达到了最高潮。”文中的“□□□□”应该是                                                                               (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D.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片包含了社会经济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选做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托克堆尔指出:平等就是指寻求工作、得到升迁、获得尊严与荣誉方面的平等,并不是财产权上的平等。与这种平等社会相适应的,只能是民主的政府。因此,他反对(法国)第二帝国的专制统治。但他又提出要避免实行民主制度时可能出现的两种危险情况:一是无政府状态,即用人民的随心所欲去代替政府作决定;二是权力过于集中在立法机构手中。为了使民主与自由并存,他主张效仿美国的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特别是重视法制、地方自治和结社自由。这样,就可以正常地发挥自由的力量,限制国家的干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民国政局的一大难题。孙中山也一直在思索如何破解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难题。他曾试图融合法国和美国的政体形式。《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关于中国及地方之权限,来均权主义、凡事务有全民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定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于中央集权制或地方分权制。”这一思想的理论前提是“政权”和“治权”的划分。“政权”即民权,是国家权力主体,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大内容。“治权”即政府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政权和治权分立,两权交给不同的主体行使,从而达到政权对治权的有效支配,它们之问不是相互制衡的关系,而是单向的主权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关系。而中央与地方所均之权,实际上是浩权而非政权,政权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均权的实现,地方自治不可或缺,按孙中山的主张,地方自治的主体应该是县而非省。
——常安《民国宪政世界中的“均权”表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6分)
(2)与托克维尔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