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5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3分)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2分)
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3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任意答对两点给4分)
(2)中国:从追求个体、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个性解放。(2分)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答:民族危机严重)。(2分)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
西方:从追求精神的满足到追求物质享受。(2分)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
(3)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能贴近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都追求高尚的美德,重视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世俗的物质享受。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中国经济原因来考虑,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高。另外从材料看,“多子多福”、 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可以看出宗法、家族观念以及儒家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应该把“变化”答出来。中国由原来的追求个人道德修养、家族的幸福到追求国家的富强独立、个体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从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冲击来讲。西方由原来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到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原因也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重大事件的冲击来讲。
(3)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的因素可以直接从材料概括,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幸福观的不同,其实就在于它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因此,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应该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忍不拔地奋斗。以往的中国不曾有过这样的党。中国要前进,要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请结合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荀子《乐论》曰:“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表现形式),形而不为道(引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引导)之。”材料主要反映了
A.人用音乐来表现快乐B.人要快乐须懂得乐礼规范
C.礼乐是道德教育的工具D.礼乐制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守仁(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该观点有利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B.完善心学体系
C.否定孔子的权威D.批判专制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国小学教材《新国文》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我国始入红十字会。革命军起,会员赴战地疗治伤病,踊跃从事。而女子之躬往执役者亦数十人。其后战事蔓延,刀光炮火之下,无不有红十字旗飞扬其间。此我国有战争以来,所最足纪念者也。”这反映出民国初
A.妇女地位显著提高B.教材编撰者倡导人道主义
C.公民教育成就显著D.教材编撰者关注国内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托克维尔表达了怎样的观点?(6分)试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分析观点形成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托克维尔和康有为在社会变革方面的共同思想倾向。(2分)谈谈你对该倾向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