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托克维尔表达了怎样的观点?(6分)试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分析观点形成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托克维尔和康有为在社会变革方面的共同思想倾向。(2分)谈谈你对该倾向的看法。(3分)
答案

(1)观点:人民进行的激进和暴力革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由君主进行的渐进式变革是社会进步的最佳方式:以人民名义进行的革命不可能形成自由民族。(6分)
依据:英国“光荣革命”实现了英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和健康发展;而法国大革命则使法国出现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局面。(4分)
(2)倾向:托克维尔和康有为都倾向于用渐进式的变革(改良)来推动社会进步。(2分)
认识:(该部分答案是开放的。赞同该倾向,理由;不赞同该倾向,理由。)(3分)
赞成:托克维尔的倾向是鉴于法国大革命后出现暴政现象的反思,有一定的道理。法国革命之后的确如此。另外,中国白辛亥革命之后也是各种革命不断,战争暴力不止,中国人民自此也没有成为自由的人民。
不赞成:托克维尔仅以法国一例所下的结论过于绝对化了。美国以“人民主权”的名义所进行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成了“自由民族”。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概括托克维尔的观点,将材料一划分层次,逐句概括。第1句,人民暴力革命会毁掉一切;第2句,专制君主推行的渐进性改革带来的危害较小;第3句,以人民名义进行的革命不可能形成自由民族。托克维尔较为倾向温和的渐进性改革,反对暴力的激进革命,结合英法革命的史实要突出这一特点,英国“光荣革命”实现平稳过渡,法国大革命使法国出现长期的社会动荡。
第(2)问,托克维尔倾向温和的渐进性改革,反对暴力的激进革命,这也是康有为的主张。对此的认识,赞成与反对皆可。赞成的理由,可以列举法国大革命和中国近代革命的相关史实;不赞成的理由,可以举出美国独立战争的史实来加以论证。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充分准备的人民自行动手从事全面改革,不可能不毁掉一切。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与英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战略,所体现的儒家主要思想是
A.以人为本B.中庸之道
C.实事求是D.韬光养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C.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
D.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GDP增长率在1961年、1979年和1993年变化较显著。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三年GDP增长率变化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B.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C.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法币制度。公告指出:“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着。因之工商调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公告中规定了六条办法,其主要内容为: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稳定法币对外价值,保持汇率稳定。
法币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继“废两改元”之后实施的又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同时也是我国货币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对于我国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四十年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黄余送 裴平《民国政府的货币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政策的积极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