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年增长率(%)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 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 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表格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材料,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因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图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 C项发生抗日战争期间;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年增长率(%)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右图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
A.国家重视中等教育
B.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C.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D.教育执行“三个面向”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县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
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
材料二 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因此,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面粉业资本家。 
——上述两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徐州、蚌埠成为战略要地,杨树诚本打算将这两处面粉厂迁往内地。此时国民党大军云集徐、蚌,军队亟需面粉,李宗仁约见杨树诚:“现在国难当头,我们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三哥不可临危而退,我第五战区的军粮还得仰仗三哥哩!”杨听罢,慷慨地说:“好吧,我听兄弟的,厂不迁了,全力以赴,日夜开工,确保五战区的军粮供应无虞。”1938年5月,蚌埠、徐州不幸先后沦陷。至此,杨树诚的两处面粉厂已供应了第五战区的面粉计达60多万袋,这对支援江淮御敌、台儿庄会战及过境部队的军需,起了一定作用。
材料四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并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战期间杨树诚没有内迁的原因。(2分)
(4)依据材料四的观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隋炀帝历来就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许多小说和戏文都把他描述成十恶不赦的暴君。阅读材料:
陕西师范大学的胡戟教授对隋炀帝做如此评价:“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隋炀帝)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请回答:
(1)概括胡戟教授对隋炀帝的评价。你对此观点持何种看法,说明理由。(6分)
(2)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的看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死于中南海;15日下午,74岁的慈禧太后在故宫病逝。一个是被囚禁多年的皇帝,一个是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太后,两人在政治上势不两立,却在20个小时内先后去世,是巧合还是另有隐讳,百年来争执不断。阅读材料:
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寿。上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侍班官窥见上正扶奄(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上闻之大恸。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诬陷)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
(11日,皇帝)心急跳,神衰,面黑,舌焦黄,而最可异者则频呼肚痛——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者。
13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著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
14日太后懿旨:溥仪继为皇帝;令袁世凯等10人筹办皇帝丧礼。
1908年11月14日下午5-7时(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光绪皇帝去世。
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推测光绪帝死亡的直接原因。(答题提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编于唐初的《百行章》写道:“人虽有貌,不学无以成人。但是百行之源,凭学而立,禄亦在其中矣……温故知新,可以师矣。若不广学,安能知也?未游边远,宁知四海之宽?不涉丘门,岂知孝者为重乎?”该材料无法体现(   )
A.孔子教育主张的影响B.儒家伦理的观念
C.“学而优则仕”的思想D.理学思想的熏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