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曾明确表示,“日本是我国亚洲政策的基石,加强这种关系,必须成为我国的基本目标”。
——摘自[美]德斯特勒《管理联盟:美日关系的政治学》
材料二 在尼克松任内,美日经济矛盾始终是影响两国“伙伴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日关系中“最迫切的问题”。基辛格对此曾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执行自主的国家经济政策,同时又不至于同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敌手的国家搞得关系日益紧张。”
——摘自[日]神谷不二《战后史中的日美关系》
材料三  1973年5月,尼克松向美国国会提交长篇外交咨文。他指出,在同美国的关系中,“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日本也“不再是一个在更广泛的外交领域中依赖美国的区域性的太平洋国家”,它已经“在一个日益扩大的范围内自主地行动了”。
——摘自[美]理查德·斯特宾斯、伊莱恩·亚当《美国对外关系文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美国关系的状况,并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6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日本“不再需要也不再能够几乎完全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发展或者保持充当小伙伴的习惯了”的表现。(4分)
根据上述日美关系演变历程,概括影响日美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答案
(14分)
(1)状况: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2分)
原因: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跃居世界第二;政治上要求独立自主。(2分)
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在侵越战争中,陷入泥潭;美国被迫调整对日关系,确保其在东亚的战略利益。(2分,任答2点即可)
(2)表现: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修改教科书,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4分)
(3)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讲述的是美国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关系,材料二讲述的是美日由于经济关系遭到了冲击,材料三日本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即是日本由外交领域依赖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到日本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既是政治盟友又是贸易对手”的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造成,日本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出现了经济滞胀。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之后采取的措施。日本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要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二战中的侵略行径,引起亚洲国家的普遍不满。
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国家力量、国内外情况、地理位置等。因此影响日美关系因素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影响日美关系的根本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形势、地缘关系是影响日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却进一步加强】;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右表是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对表中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在取得了较好发展
B.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持续发展
C.日本侵华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D.持续的战事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有(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
③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是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    )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四: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怎样的的影
响?“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4分)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不同? (2分)导致这种殖民政策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
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阉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引自《京华时报》2013年11月21日
请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3分)“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
导致了“大倒退”?(1分)
(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进展?(4分)“八五“小平南巡”发表了重要讲话,概
括这一讲话有何重要意义?(2分)
(3)如果要补充材料一,增加“十二五”的主题词,可以用材料二里的什么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