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保障;通过建立住房拥有者贷款公司,给住房所有者提供保障;通过制定新的劳工关系法,给劳工权益提供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措施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对其加以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二: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性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新”有何表现。(2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定经济政策的启示(3分)
答案
(1)显著特点: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干预(2分)
评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2分)
(2)表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2分)
意义:找到了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恢复了经济;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3分)
(3)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3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新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进步性:①实践上: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理论上: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注意归纳,但要紧扣题意,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点评:在2013年复习备考中,一要注意梳理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及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以及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到苏联的改革等。二要注意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与苏俄(联)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与苏联的改革的比较等。三要概况归纳比较20世纪世界现代化道路上出现的三种影响较大的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的异同,即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的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4分)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工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3分)
材料三 经过1978—2002年25年的发展,工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民可实现独立发展,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则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自1993年后实施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其目标是减少粮食市场的波动对农业造成的损失,……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种粮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从2003年后得到逐步推行。
(4)1978年后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5分)
(5) 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
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