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维新思想 >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 ‘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事件: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原因: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通过变法而进行的现代化运动。
(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4)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
核心考点
试题【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主要考察你对维新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材料一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材料二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材料三 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材料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什么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状况是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力度
③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义和团运动的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
材料二 下图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1)这三次贷款都以_______为抵押,为什么?清政府的借款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美国侵略方式与其他列强有何差异?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4)有人为此画题诗日:“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牌匾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图二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