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西学东渐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材料一:利玛窦与徐光启像 ...
题目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来源:
西学东渐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
材料一:
利玛窦与徐光启像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开办后,前门大街贴出了这样的对联:“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监察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大学士倭仁道:“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洋务运动资料》第2册
材料三:1866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出版了一本介绍西方的小册子,仅仅在出版后的一年的时间里,这本小册子就发行了25万册。而中国江南制造局自1856年开始出版介绍西方的书,在此后30年时间里,总共加在一起,只销售了1.3万册。如果再考虑到日本人口只有同时期中国人口的1/12、日本国土面积只有中国国土的1/27,这个数字对比就更令人吃惊了。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材料四: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的遗折中说:“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材料五: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图中利玛窦为何身着中国的服饰进行传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材料二中对待西学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材料三中出现的现象并说明这种现象在戊戌变法前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西学东渐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了适应中国国情,做“中国人”更方便传教。
(2)坚持守卫祖宗之法,反对西学。
(3)说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挑战的迟钝和麻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不需要考生懂得世界地理的知识;中国知识分子大多在价值观念上具有高度同质性,难以适应已经新环境的挑战。1895年知识分子发动“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后,各地报刊、学会、学堂纷纷涌现。
(4)“略”。
核心考点
试题【西学东渐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材料一:利玛窦与徐光启像 】;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许多学者把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称为“文化的哥伦布”,主要是由于他们 [     ]
A.像哥伦布一样开辟了到中国的新航路
B.在东西文化交往中的作用等同于发现美洲
C.与哥伦布共同承担到中国传教的责任
D.比哥伦布学识更渊博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利玛窦)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而士大夫如徐光启之辈,首好其说。”以下内容属于利玛窦“其所著书多华人所未道”的是[     ]
A.天文历算
B.火炮制造
C.水利技术
D.逻辑学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方耶稣会某位传教士将孔子的儒家学说介绍到西方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详细介绍儒学对社会的影响。此人是  [     ]
A.利玛窦
B.罗明坚
C.金尼阁
D.伯应理
题型:上海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14——16世纪的亚欧交流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以下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传教士是此时期亚欧交流的主要沟通者
B.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
C.此时亚欧交流比较频繁
D.将理性主义带到了亚洲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     ]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