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 (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②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①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
②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
③生产原理:NaCl+ NH3 + CO2 + H2O= NaHCO3↓+ 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  NH3↑+HCl↑。
⑤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操作Ⅱ的名称为     
(2)上述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3)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CO2B.NH3C.HClD.NaOH
(5)根据上述信息,请你设计实验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组成确定】
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6)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含量测定】
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假定只有(6)中的杂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7)甲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直至样品中无气泡冒出。充分加热蒸发所得物质并干燥、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10.9 g。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乙组实验:取10.0 g纯碱样品,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出反应后装置C增重了3.5g(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结束后,发现乙组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答案

③2NaHCO3 Na2CO3+CO2↑+H2O(1分)
(1)①NaOH、Na2CO3(1分,各0.5分)        ②过滤(1分)
(2)MgCl2(1分)
(3)Na2CO3 + CaCl2 = CaCO3↓+ 2NaCl(1分)
(4)A B C (1分,漏选得0.5分,错选不得分)
(5)(3分,答出其中一种物质的现象及结论均给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中的一种放入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固体并观察现象。
产生无色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样品是NaHCO3
无现象
该样品是Na2CO3
(6)NaCl(1分)
(7)87.0% (共3分,计算过程2分),无“设”、“答”共扣0.5分。)
(8)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完全被C中的烧碱吸收。(无气体驱赶装置等合理解答也可)(1分)
解析

根据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可知碳酸氢钠溶解度很小可看成沉淀,并使其充分受热,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所以反应是碳酸氢钠分解,反应物是碳酸氢钠,生成物是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
(1)由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生成物中的溶质一定含有氯化钠,又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的所以溶质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由于产生了两种沉淀,所以通过过量除去即可;
(2)氢氧化镁属于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与粗盐中的氯化镁反应,将氯化镁除去的;
(3)由于碳酸钙是沉淀,加入碳酸钠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为了除去钙离子,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4)由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循环使用;氯化铵分解能生成氨气、氯化氢,又因为氨气和氯化氢在反应物中都出现过,所以也可作为循环使用的物质;
(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并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所以取少量样品中的一种放入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固体并观察现象.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是碳酸氢钠,如果不变浑浊说明是碳酸钠;
(6)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该沉淀是氯化银沉淀,因为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有:硫酸钡和氯化银;所以说明物质中含有氯离子即氯化钠;
(7)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固体质量增加117-106=11
X                                固体质量增加10.9g-10g=0.9g
根据:106 /11 ="X/" 0.9g   解得X=8.7g,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7g /10g ×100%=87%;
(8)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完全被C中的烧碱吸收,所以质量的增加量少了,二氧化碳的质量少了,计算出来的碳酸钠的质量就少了,所以结果偏小.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的化工产品为纯碱和氯化铵。②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是猜想     和猜想     (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室温下,将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铬片、铝片、铜片分别浸入盛有体积相同、      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片表面     
猜想       
(填序号)成立。
【实验反思】
(1)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A.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有利于直接反应 
B.使金属表面光亮,便于观察现象
C.使金属表面温度升高,提高反应温度
(2)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化合物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③把甲放入丙的化合物溶液中你认为该方案中的          (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在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

【提出猜想】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可能是下列三种溶液中的一种:
①氯化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
【实验探究】(1)陈丹同学仔细观察了试剂瓶的标签,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其原因是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陈丹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③成立
【反思与交流】(3)小雨同学经查阅资料获知,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的pH都等于7。于是他提出还可以用测pH的方法来确定该无色溶液。请你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小雨同学通过什么现象来确定这瓶无色溶液是何种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凉山某些地区的少数农民有焚烧秸秆和铲烧草皮的习惯,这种做法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现有生石灰、草木灰、水、无色酚酞和一些化学仪器的替代品:塑料瓶、土陶碗、木筷、纱布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在家里完成制取氢氧化钾的实验与探究。
①将草木灰溶于水,搅拌,静置。经处理后得到草木灰的浸取液,.取浸取液少许,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现      色,从而知道草木灰浸取液显        (填“酸性、碱性、中性”);
②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将②得到的产物与草木灰的浸取液混合,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④将③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此分离的方法叫           ,再将所得液体进行加热蒸发,就可制得氢氧化钾。能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
⑴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⑵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⑶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
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⑷小结与思考: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
③实验室制取CO2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
④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还可用于测定氧气的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氧气由             (填序号)进入F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小丽同学在刚买来的袋装薯片中发现还有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撕开小袋,发现里面的固体粉末有少许是棕红色,大多数是灰白色的。经过分析,她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应该含有CaCO3和Fe,为验证自己的判断,小丽同学打算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预测与分析】
①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CaCO3,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要证实样品中含有Fe,D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E中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此时C装置的作用是              
③看了小丽同学的分析结论,有同学认为小袋内灰白色粉末中还应该有别的物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