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于1930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 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以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析》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2~10分)
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9~5分)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0分)
提示:
观点一:认同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述时要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重建;(2)倡导文学革命;(3)抨击封建权威思想;(4)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
观点二:反对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说。论述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进行:(1)历史背景不同;(2)价值取向不同;(3)作用和影响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首先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观点,这个材料出现了两个观点:即认同观和反对观。然后需要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观点,去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选好观点之后,要结合所选观点根据自己所学,将与该观点有关的史实回忆出来,以在论证时抽用;同时这一题还考查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论证时还要求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角度越多越能多得分。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本题就是要求考生对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进行比较,自己确定比较的角度,然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的史实进行表述。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于】;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革命的推动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C.社会经济的发展D.制度环境的大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几年之内,四百家以上的新期刊出现,文章充满了白话文风格的关于西方社会和中国复兴的内容。从孔子到最受人崇敬的古代传奇人物到包办婚姻和裹足,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上述现象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共合作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独秀眼中的中西文化(25分)
《东方》记者又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伊古以来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义为基础。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故以君道臣节名教纲常为基础之固有文明,与现时之国体,融合而会通之,乃为统整文明之所有事。”呜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义(Democracy)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by the people)而非为民(for the people)”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民本主义,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义者也,其或径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倘由《东方》记者之说,政体虽改而政治原理不变;则仍以古时之民本主义为现代之民主主义,是所谓蒙马以虎皮耳,换汤不换药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国,名为共和而实不至也。即以今日名共和而实不至之国体而论,亦与君道臣节名教纲常,绝无融合会通之余地。盖国体既改共和,无君矣,何谓君道?无臣矣,何谓臣节?无君臣矣,何谓君为臣纲?如何融合,如何会通,敢请《东方》记者进而教之,毋再以笼统含混之言以自遁也。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2,原载《新青年》6卷2号)
(1)简述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论争的社会背景。(4分)
(2)概述材料中陈独秀与《东方杂志》记者的主要分歧。(6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陈独秀中西文化观的认识。(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独秀主张“崇实际而薄虚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伦理观念,力倡“生活神圣”、“利用厚生”,强调现代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积合而成,自利心和公共心为经济之两大砥柱。对材料观点的准确解读是
A.主张个人利益至上B.批判儒家重义轻利观念
C.肯定经世致用思想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