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6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试述80年代我国实行“生产责任制”对现代化的有利和不利影响。(6分)
答案
(1)变化: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或者:私有制成份比例逐渐减少,资本主义成份消失,公有制比例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2分)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革”破坏了社会经济(2分)
关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分)
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2分)
(3)有利:打破了人民公社僵化的经济模式,是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农业得到了大发展,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不利:家庭为基础的“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不利于农业专业化、现代化发展。(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8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即可得出答案。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   )
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B.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
D.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经营单位。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权。……第七条 企业买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第二十五 各企业有权自行选择供货单位,购进生产需要的物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1988年)
材料三: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国营企业在我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其生产经营有何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是如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4分)
(3)据材料三,这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何意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2分)分析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8分)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
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6分)
材料三  “民工”:一个过渡性边缘群体(图)

(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请结合材料二,为缓解图中“民工”困境建言献策。(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易中天《中国梦》中说“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加入WTO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构建,安置社会上失业与无业的闲散人员。南京国民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并诉诸于法理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发起了应对失业的社会运动。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的运动,改变了昔日社会民间势力为之奔走呼号、国家则持观望态度的尴尬局面。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增强了社会吸纳无业或失业人员的能力,为失业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失业问题透视》
材料二 建国初期社会保障的相关法规
时 间
法   规
1950年
政务院颁布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1950年
内务部颁布《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1951年
政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
1952年
政务院批准发布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
1955年
政务院颁布《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1956年
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
1957年
卫生部制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的尝试,哪些是值得借鉴的?(4分)
(2)据材料二,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工作。(8分)
(3)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从“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