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政府应该保护各人的私有财产,保护……地主土地的私有,号召逃跑的地主……去经营他们的土地。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政府应该保护各人的私有财产,保护……地主土地的私有,号召逃跑的地主……去经营他们的土地。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无法交,但这不能视为农民取得了该地的所有权,待地主返回时,仍然可以管理他们的土地。……实行一些改善民众生活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在乡村中,对于最高租额的规定,佃农土地永佃权之保障,以及八小时工作与最低工资额的规定等,暂时都是无法执行的。……应该切实避免采用斗争手段,应该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的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的被承认,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与妥协。
——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
材料二 各地党委……要坚决拥护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完全执行群众路线,酝酿成熟,真正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来解决土地问题,绝对禁止使用反群众路线的命令主义,包办代替及恩赐等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1946年5月4日《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6分)
答案

(1)不同之处:①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前者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后者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②所面对的主要任务不同:前者是要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后者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③实行的土改政策不同:前者维持地主土地所有制(暂不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后者改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
④采取的方式不同:前者采取协商调解的方式,后者采取发动群众运动的方式。(9分。任答三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记分)
(2)认识: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土地改革可因一定阶段的革命任务不同而模式不同;土地政策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动群众是土地改革能够成功的有力保证;土地改革要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要目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是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任答三点得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前者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要之间的矛盾,要团结一切力量去抗日,因此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维持地主土地所有制,采取协商调解的方式;后者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政权,削弱其统治基础,没收地主土地,采取发动群众运动的方式,分给农民。可从: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所面对的主要任务不同;实行的土改政策不同;采取的方式不同方面作答。
(2)当时中国是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土地改革可因一定阶段的革命任务不同而模式不同,土地政策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动群众是土地改革能够成功的有力保证;土地改革要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主要目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引导是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政府应该保护各人的私有财产,保护……地主土地的私有,号召逃跑的地主……去经营他们的土地。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
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
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
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
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蒋介石曾下达命令:“四十一军王铭章,务必死守滕县三日,以便增援部队巩固徐州。”王铭章战死后,***等曾写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国民党爱国军人誓死抗日            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③中共领袖赞誉国民党将领的抗战行为  ④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攻势强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9年6月,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洛佐夫斯基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  )
A.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B.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中心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