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材料反映出这封信的主要背景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D.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根据题干“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判断时间是1938、9、29.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正确;A的时间是1931年;C是1937、7、7;D的时间是1937、8的陕北洛川会议。
核心考点
试题【“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刘伯承曾指出“八路军是骨头,游击队是筋,老百姓是肉,三者结合才能组成拳头。”这形象地反映了
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中共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C.瓦窑堡会议的战略决策D.重庆谈判后的策略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7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B.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精神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4年,中共《解放日报》在美国国庆日发表社论,表示:“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了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上述材料主要反映出
A.民主和民族解放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B.中共借此表达民主与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C.西方国家的民主精神影响深远
D.中国与美国战时同盟关系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真诚合作,抗日民主政府的各级领导均由参议会选举、罢免,并对参议会负责。由此可以看出
A.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多党派的联合政权
B.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缺少监督机制
C.参议会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最高权力机关
D.边区参议会的存在削弱了抗日民主力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