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启超问治天下之道于南海先生,先生日:以群为体,以变为用。斯二义立,虽治千万年之天下可矣。……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超问治天下之道于南海先生,先生日:以群为体,以变为用。斯二义立,虽治千万年之天下可矣。……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己群之败,他群之利也。何谓独术,人人皆知有己,不知有天下。……以故为民四万万,则为国亦四万万。夫是之谓无国。善治国者,知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这一人,因以知夫一群之中所以然之理,所常行之事,使其群合而不离,萃而不涣,夫是之为群术。……君主者何,私而己矣;民主者何,公而己矣。泰西行民主,善群术,今我以独术与群术相遇,其亡可翘足而待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许德珩起草的五四游行宣言)夫和议正开,我等之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日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之土地由五国共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自有天演以来,即有竞争,有竞争则有优劣,有优有劣则有胜败,于是强权之义,虽非公理而不得不成为公理。
——梁启超在五四运动时的谈话
(1)材料一中梁启超以“群”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思想包括了哪三个主要倾向?有何意义?(6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对当时的“公理”的理解有何区别?如按材料三中的观点,梁启超会如何看待五四运动的作用?(6分)
答案
(1)主要倾向:政治整合、民主化和含蓄而矛盾地接受民族国家思想。(2分)意义:这一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折,即失去内在思想魅力而仅仅保留其宣传价值的“经世”,作为中国政治传统的一个主要理想趋于完结,受需要新的理想和新的价值观来取代经义理想的推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将被近代西方的各种思想意识所吞没。(4分)
(2)区别:材料二认为“正义即公理”,材料三认为“强权即公理”。(3分)看待:因为“强权即公理”,中国便只能发奋自强,“外竞国权”,而没有道义上的理由谴责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反正“落后就要挨打”,况且这种谴责只能引致嘲笑而得不到同情,因而起不了任何实际作用。(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启超问治天下之道于南海先生,先生日:以群为体,以变为用。斯二义立,虽治千万年之天下可矣。……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高呼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   )
A.“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人民!武装你们自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更替、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三者共同的基本条件是 (   )
A.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民族危机的加剧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8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其中收录了“国难期间大家要厉行节约倡用国货”、“洋货畅销是全国同胞的耻辱”、“用国货就是实际救国”等多条标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推动了这次国货调查
②洋货与国货之间存在市场竞争
③国货物美价廉,深受百姓喜欢
④工商界激发公众用国货的热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9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第20号上发表时评文章说:“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让陈独秀愤怒的历史事件是()
A.日本出兵山东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右图《蝎子政策》,下面分析错误的是()
A.该漫画出现时间不会早于1914年
B.其主题是揭露日本侵华政策
C.它较好地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觉醒
D.它是极端民族主义的表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