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 ……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什么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的实践。(2分)
(3)新中国成立前后,法制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 年,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答案
(1)特点:法律是由君主制定的,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1分)皇权大于法律。(1分)
(2)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2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新宪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等信息可以看出答案。(2)近代资产阶级法治建设的重要的成就就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3)此题考查的相对简单,主要是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建设在50年代前的成就。主要是两部文献,一个是《共同纲领》,一个是1954年宪法。
点评:古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明显的不同。古代的法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是为君主的统治服务的;近现代的法治建设是体现的人治到法治转变的趋势,体现了人民主权,是民主的体现,也是民主的保障。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西方国家大都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政体的,这也需要掌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B.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专制独裁
D.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   )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④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
A.共和B.社会保障C.人权D.君主立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这是对下面哪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材料三 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转引自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10日)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秦汉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8分)
(2)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6分)
(3)材料三提供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视角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