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在1910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                ——(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
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
材料三 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
——《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
材料四 “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运动之果。”(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6分)
(3)概括材料三、四观点的共同之处,指出其分析对象的角度有何不同?(8分)
(4)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4分)
答案

(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2分)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2分)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2分)
(2)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3分)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心配合革命。(3分)
(3)都认为武昌起义出于意外(或偶然性)。(4分)材料费三从革命常人身安全、自由角度分析,材料四从清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分析。(4分)
(4)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清末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矛盾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武昌起义的历史条件问题,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必然是其各种社会汇聚而促使其发生的。武昌起义的主观条件是武昌地处长江流域,是辛亥革命影响深刻的地区,所以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广泛并且被很多人接受,革命的群众基础较好。武昌起义时,虽然孙中山等主要领导人不在湖北,但湖北新军的某些将领革命的自觉性高。
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是腐朽透顶,是列强在人、华利益的代言人,遭到多数的攻击与不满,尤其是其为了消弥革命而进行的“新政”与“预备立宪”更是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所以清政府也失去了列强的支持。
共同之处的结论可通过通观整个材料三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武昌起义是在革命常人制造炸弹时发生意外爆炸事件后而仓促发生的,所以认为是意外是正常的。材料四认为武昌之所以发生革命事件是因当时的总督瑞澂逃跑而发生的,所以也是个偶然的事件。但这二者的着眼点是不同的,这个结论很容易从材料中得出。
分析并回答此问必需得先理解恩格斯文章的真实含义。起义发生的过程可能是短暂的一天或几天,但革命起义的酝酿却是长期的,所以恩格斯有此语。这些“酝酿”的原材料就是革命爆发前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矛盾等问题的发展状况。武昌起义看似偶然,实则包含着很重要的必然性,并且这些“必然性”必需经过长期的“酝酿”与“发酵”才会有新的“产品”诞生。
核心考点
试题【2013年是辛亥革命102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漫画(注: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是
A.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B.反对君主制度,主张共和制度
C.反对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反对暴力革命,欣赏渐进改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这主要表明,北洋政府
A.坚持维护共和制度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实行民族平等政策D.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施政纲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率文武百官拜谒明孝陵,在《祭明太祖文》《谒明太祖陵文》中说:“……国家外患……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百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奉兹大柄,还我汉人,皇汉民族,既寿永昌。呜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就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革命派美化了明太祖
B.革命派存在着一定的皇权思想
C.革命派借明太祖表明反对民族压迫的立场
D.革命派有难以割舍的反满情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国九年,潍县南关小学的国语语文有《郑成功收复台湾》、《说自由》、《缠足之害》、《开矿》、《葡萄酿酒》、《瓦特发明蒸汽机》、《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等。材料说明当时的学校教育注重
①提倡科学,中体西用       ②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思想      
③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④传播经世致用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词表明孙中山(    )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