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8 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 分)
(3)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 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
答案

(1)两大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
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本问满分4分。任答一个要点得2分)
(2)评价:(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3)国内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或答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潮遭遇挫折也可得2分)
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
(4)含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
评分说明:仅答“市场经济体制”不给分。
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问2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分别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许多有识之士不懈的探索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2)结合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下政党赢得选举的需要,从本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3)国际环境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成功,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中。国内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的中国人指明方向。
(4)第一小问,“模仿的”社会主义是指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对比中国、苏联、美国经济模式的探索,可见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核心考点
试题【(26 分)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主要考察你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下列关于“不成熟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该理论
A.由启蒙运动思想家创立B.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
C.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前D.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有何共同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存在集体记忆,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的理解。(6分)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8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人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日渐迷失,请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人文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A.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C.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不仅被各国无产阶级接受和传播,而且资产阶级理论学家也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如有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  )
A.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
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服务于不同阶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