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 年至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 年至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据材料一,简述公元500 年至1500 年间中国文明优于世界文明的主要方面。(6 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的主要因素。并概述中国元素为上述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12 分)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在中国移植西方制度所做的尝试及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加以说明。(10 分)
(4)据材料一,概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的基本含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为避免这一法则在今后发展中再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8 分)
答案
(1)主要方面:①高度发展的文化 ②先进的工艺 ③大规模的商业④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⑤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⑥成熟的科技成果(任意三点得6分) 
(2)主要因素:①新航路的开辟、海外殖民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③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代议制的确立(或者近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任意一点得2分)  贡献:①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3分)②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开明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2分) 
(3)观点:政治制度应该与本国国情(本国传统、“人事”)相适应。(2分) 尝试: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照搬西方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进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结果以失败告终(4分)
共同因素:①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②政治: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4分)以上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移植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行不通的。 
(4)含义:①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②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4分) 原则:①与时俱进原则;②尊重国情的原则;③对外来文化坚持兼收并蓄的原则;④开放原则等(任意2点即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进行分析概括。(2)从材料“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进行概括西方文明进入现代阶段的推动因素。中国的科技对西方的影响可以从四大发明对西方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3)从材料“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可以看出任何一种制度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自己的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对西方制度的学习的进程可以从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对西方的学习进行说明。中国的国情的分析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4)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说的是在转型时期成熟的社会秩序往往具有稳定性,增加了转型的难度,使之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也更加困难。这就要求我国始终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核心考点
试题【(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 年至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美国学者蒂利在《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年)》中指出:17世纪,欧洲政治由那些既拥有大城市又占有很大周边地区的国家主导。这种类型的国家能够主导欧洲政治的有利因素有( )
① 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② 拥有统一、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 民主政治制度相继建立,民主化程度高   
④ 启蒙思想的产生和深入发展
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中心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以前的欧洲几乎一直是今日所谓的不发达地区。西欧诸民族地处边缘地带,从那里窥视内地。……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文明的兴起与扩展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航海家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估计(一个过高的估计),及其关于日本距亚洲大陆有1,500哩的报告(一个极为过高的估计),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估计(一个过低的估计),推断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不到3,000哩。据此,这位航海家决定
A.绕过非洲到达亚洲B.向西航行到达美洲
C.穿越地中海向东航行D.横穿大西洋到达亚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6分)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