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有史学家认为:“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史学家认为:“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下列观点中符合材料的是
A.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B.“商业危机”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C.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D.葡萄牙武力控制了传统商路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葡萄牙等国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因此葡萄牙对于新航路实行垄断贸易,“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的利益,导致奥斯曼帝国与葡萄牙的激烈争夺,故选C。A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核心考点
试题【有史学家认为:“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二 自18世纪60、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8分)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92年至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访德。下图分别是默克尔向***赠送的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和默克尔夫妇宴请***夫妇部分菜单。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①当时中国版图包括南海诸岛、台湾等地
②该图制作者有可能是中国赴海外商人
③该图绘制应该是在新航路开辟后
④宴请菜单中出现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地理大发现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D.清朝闭关锁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国内市场的形成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5分)近代以来,人类逐渐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比近代中西方经济文明发展模式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方式,如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农业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形有本质的不同。
——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材料二  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还是克拉潘的“渐进论”,至少有两大共同的“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
——杨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
材料三  中国所承袭的巨大的遗产中,包孕着可诱发现代社会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但是,作为总体特征的中国前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即使中国社会中存在着“资本主义萌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5分)
(2)材料二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取怎样的观点?(2分)请依据作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内涵的理解。(8分)
(3)论述材料三作者关于近代中国转型的观点。(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