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史 > (26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例如: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年轻的光绪皇帝缺乏政治经验,短时间内骤然发布了上百道变法令。……守旧派反对,稳健派疑虑,社会舆论动荡不安。已经归政但其实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反对在政治领域进行改革,守旧派大臣与康有为等人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垂帘听政,幽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派,推翻新政。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体的特征。该体制是否适应英国现实,为什么?(8分)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失败的原因。(6分)
(3)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钱穆的观点?(12分)
答案

(1)君主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掌握真正实权。(1分)
适应(1分)。英国当时的经济基础;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早期启蒙思想家君主立宪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6分,任答三点6分)
(2)光绪缺乏政治经验,急功好利。社会舆论动荡不安;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反对。(6分)
(3)评分标准:一等:结合君主立宪制在中国不符合现实,如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盛行是推翻制度迁就现实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9—12分)二等:观点明确,史实基本准确,论证较充分,表述清楚。(5—8分)三等:观点不明确,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表述不清楚。(0—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问主要回答《权利法案》确立的政体特征,由已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即君主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掌握真正实权;第二小问结合英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适应英国的现实,原因可以从经济、政治传统、思想以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通过历史现象理解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依据材料“光绪皇帝缺乏政治经验,短时间内骤然发布了上百道变法令”“守旧派反对,稳健派疑虑,社会舆论动荡不安”“慈禧太后反对在政治领域进行改革”逐一分析归纳原因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本问,需要先分析归纳钱穆的观点,如君主立宪制在中国不符合现实,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盛行是推翻制度迁就现实;其次是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如结合维新变法分析君主立宪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盛行是推翻制度迁就现实,需要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到“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主要考察你对近代史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一书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得决定性的转折点”。“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A.王权结束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C.国王与议会之问形成了制衡关系D.责任内阁制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变迁是复杂的。变迁并非都是进步,有时带来的更多是倒退。下列事实不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B.“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C.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沦为保皇派D.“文革”期间,突出“抓革命,促生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早在13世纪,英国即产生了议会,并获得了批准赋税和颁布法令的权力。议会权力在英国王权强大的时候不断反抗并扩大,直到光荣革命后才得以彻底限制了王权。这些史实说明
A.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经济发展B.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代议制
C.13世纪后英国议会权力逐渐超过王权D.限制王权是革命前英国议会的传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早期,英国人相信当一项议会立法违背普通权利和普通理性,或与上帝之法、自然正义法则等相抵触,便可视其无效;但17世纪末以后,这种观点便过时了。”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的影响B.议会选举改革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D.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30年英国格雷内阁共有13名阁员,在当时居平均水平;1841年皮尔内阁计有14名阁员,1874年迪斯雷利内阁减至12人;但1905年的坎贝尔——班纳曼内阁又增加到18人,从此至今总在20名左右浮动。以上情况说明:
A.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B.英国内阁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C.英国议会的地位不断提高D.英国内阁的权力不断扩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