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转移,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4分),并指出两种思想的不同境遇及原因(8分)
(2)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答案

(1)孔子:为政以德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子的思想未被重视。其主张不适应当时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的政治需求
董仲舒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逐渐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说明: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质疑、挑战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要求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分别反映的孔子的“以德治民”思想和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说明孔子思想未被重视,同时汉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说明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后,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而逐步确立起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第(2)问要求比较朱熹和李贽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材料三中朱熹主张坚持儒家思想,材料四中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可见两人对孔子的迥然不同的态度,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考查主要从以下角度:(1)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如百家争鸣、宋明理学等;(2)考查整个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同时把握不同时代其不同特点;(3)考查同一时期中西方思想的对比,如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运动的比较。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4分)
(2) 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3) 结合前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董仲舒和朱熹思想对儒学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3分)
(4)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用理性、重道德修养的醇厚之风,独树一帜,而成为重要学派的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算入总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儒家思想从春秋末年产生之后,到明清时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也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概述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8分)
(2)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