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 >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二 前...
题目
题型:河北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李贽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五反映的思想与材料四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
(2)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安定的目的。思想追求: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因此他实际上是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如此就会天下太平。
(3)程朱理学宣扬的是理在心外,而王守仁则认为“心外无理”,而程朱理学则强调“格物致知”获取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内心感悟就能回复良知,强调道德自律。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二 前】;主要考察你对宋明理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朱熹“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题型:辽宁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教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     ]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C.强调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题型:甘肃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题型:吉林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