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点百科 >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百科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整了外交政策包括两国间的相互政策,为了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开始试探和接触。

  由于美国陷于越战泥潭不能自拔,再加上经济的不景气,使得美国考虑到重新看待和新中国关系的问题,由过去对中国的强硬态度逐步变为缓和。1967年10月,准备竞选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在著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越战之后的亚洲》一文,文中写道:“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来助长她的狂热,增进她的仇恨,威胁她的邻国。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使十亿最有才华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2] 1969年2月1日,尼克松就任总统一周后,交给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一份备忘录,其中说,他想同中国发展关系。在中美双方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为了同中国取得联系,美国尝试了包括罗马尼亚、法国在内的多个秘密渠道,最后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双方共同的朋友取得了成功。[3]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和1971年10月20日至26日,安排基辛格先后二次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

  同时尼克松政府通过放宽对中国在贸易和人员往来方面的限斯诺和***制,停止海军在台湾海峡的巡逻,并向中国保证,一旦苏联对中国发动袭击,美国将不会支持苏联等多种方式来寻求改善对华关系。

  而此时的中国同样也面临重新考虑和美国的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到了1969年春夏,在中苏边界珍宝岛等地区多次发生了武装冲突,双方都有伤亡。 苏联入侵阿富汗、支持越南出兵柬埔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上恢复合法席位,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也表露出对美国关系希望改善的意愿。1970年10月1日,***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

  1970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

  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向中国乒乓球队表示希望访华。4月6日,中国乒乓球协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4月14日,***总理在北京会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9]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到中国,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2月22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在公报中,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在台湾问题上中方重申了"一个中国"的原则,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设施、废除美蒋条约。两国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日邦交正常化艰难旅程

  遭遇阻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但自近代以来,1894年、1931年、1937年,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日本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毫无疑问,这一时期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及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希望重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提出了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目标。然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控制下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1952年4月,在美国的促压下,日本吉田茂政府同台湾当局缔结了所谓的“和平条约”,宣布建立所谓“外交关系”,公然对新中国进行挑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设置了严重障碍。

  民间先行

  中日关系不得不从民间入手,“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大力开展民间外交,以“渐进积累”方式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此后,中日两国的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起来。日本人民要求恢复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从而为两国关系在70年代取得突破打下了群众基础。

  日相访华

  1972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新首相,并很快组成了田中内阁,大平正芳任外相。同年7月7日召开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田中就公开宣布“要加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邦交正常化的步伐”。他还表示:“充分理解”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原则,即: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大平正芳外相说的更加明确:为实现邦交正常化,首相或外相有必要在某个时期访华。田中和大平的讲话标志着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972年7月9日,中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借欢迎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的机会,发表如下讲话:“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敌视中国政策的佐藤政府任期未满就宣布下台,7日成立的田中内阁明确在外交方面要早日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

  8月11日,日方田中首相已决定访华,并对***总理的邀请表示感谢。8月15日,田中首相正式接受访华邀请。

  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启程访华。

  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决定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并尽快互换大使;决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

相关试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