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主要经济政策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古有四民:日士、日农、日工、日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即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则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终身之事毕矣。
——南宋《嘉定赤城志》
归纳并评述材料中的经济思想。(10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农业的发展使国家税收稳定,从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稳定。而工商业则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因此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经济发展,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5分)
四民皆本观点突破了“农本工商末”的传统思想,认为商与士农工皆为谋生之计,是人们为生活而选择的不同职业,人因才能、家庭环境有异,不能强求一律,只要有正当职业并努力劳作就行。思想观念的变化折射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演化。 如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通的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贾活动空间的扩大,商贾的作用愈来愈明显,为社会所认可,反映在意识形态上,才有四民同列的舆论。(4分)
以上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观点),在其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进步意义。(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先从材料中提取观点,材料一体现了农业是社会财富和稳定根本,商业不利于创造财富,材料二反应了认为商与士农工皆百姓之本业;材料一的观点较好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统治角度分析,消极影响可以从抑商局限,以及对新的经济因素发展阻碍角度回答,可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材料二中的观点评价难度较大,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四民的重要性,也可联系明清之际的史实,或借用工商皆本思想提出的背景分析。
点评:本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还需要知识的联系迁移能力。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也可与近代西方经济思想比较考查。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主要考察你对主要经济政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汉书•食货志》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经济法规所产生的影响是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促进冶铁技术发展
C.改变社会经济结构D.推广普及铁制农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
……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重农抑商”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开放对外贸易),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这说明
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D.明政府始终坚持“海禁”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史》卷78《食货二》记:“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于是江南巡抚周忱与苏州知府况钟,曲计减苏粮七十余万,他府以为差,而东南民力少纾矣。” 其实,宣德五年二月有减赋之诏,同年九月,周忱等始选赴各地巡抚,以总督税粮之事,周、况的减赋虽使江南赋重多逋的状况有所缓解,但充其量只能算是权宜之举。故其后情况并未见根本性好转。其后虽复有减赋之请,而因户部阻格不行。
宣德朝是明代由开国转向守成的重要时代,其特征之一便是由国家重赋向藏富于民的转变。然而在当时的整个官僚体制中,因循旧有成法的观念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宣宗虽然倾向于减赋,却无力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因此出现了宣德中减赋难以推行的局面。这种局面直到英宗正统间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
——商传《从蠲赈到减赋——明朝灾害政策转变的三个个案》
材料三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师法亨利·乔治与约翰·穆勒,同时又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以及均田、公仓等方案中受到启发,提出“平均地权”以谋防止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的弊害。孙中山自信“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过去曾被讥评为徒托空言,其实他和他的后继者在这方面还是做过多方面的探索与讨论,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教训的。民生一词,从经济而言,涵盖发展与分配两个方面,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反思辛亥革命百年:民生主义在当时曲高和寡》2011年01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四 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赋税政策的变化和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实现?(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解决民生问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商人地位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